第二天{3/4/13}
第一次抵達時很開心,體會到了百聞不如一見。
曾經在網上看見水月道場的寧靜與美好,
搭捷運到奇岩站,
在出口處就能夠看到農禪寺的告示牌,
告訴你農禪寺就在800米的前方。
告訴你農禪寺就在800米的前方。
那天道場正在進行佛七,照理是不允許遊客參訪的。
我背著背包站在門口看見『謝絕參訪』的告示牌,頓時傻眼了。
一位守衛員走過來,我向他打起可憐牌來,
我用拜託的語氣對他說:我是馬來西亞來的...
1974年,東初老人依據百丈禪師的業林制度,以務農、
禪修為創寺的根本精神,率弟子興建農舍,並將農舍取名為『農禪寺』。
後來聖嚴法師接任了農禪寺,傳續了東初老人立下的農禪家風,
帶領許多人學佛護法,並開創了法鼓山。
開山農舍為寺內最早建築,保留了法鼓山開山、弘法的歷史。
抵達門口道明來意後,守衛將一位義工領到我面前——月梅師姐。
月梅用心為我導覽並作講解,還以輕鬆又簡短扼要的語句與我分享了佛法。
由於自己本身也在佛教界服務,平時都是自己在對別人講解,
今天換了位置,讓別人來為自己解說,讓我印象深刻。
發覺分享佛法,態度以及語氣很重要。
我非常感恩遇見了待人真誠的月梅師姐,
之前還聽民宿老闆說有間寺院的午齋超好吃。
我就在這裡吃到了一頓非常豐富的素食,
滿滿的一缽飯加上一碗湯,還有一片香甜的柚子,
讓我想起短期出家時行堂的時光。
第二次回去農禪寺,也是在當天晚上,
從新店大明講堂趕回來去參加了晚間7時半開始的佛七拜懺與跑香。
不知道是不是一個人在外漂流的原因,
還是感嘆自己遲了接觸聖嚴上人與法鼓山,
我在佛堂一邊念佛,一邊淚流滿臉。
在佛堂與大眾觀看聖嚴法師的開示DVD,
看起來肌瘦的聖嚴法師說起話來卻鏗鏘有力,
娓娓道來的都是人生智慧。
認識聖嚴法師,
緣起於大學畢業後一位學長借我看了《雪中足跡》這本聖嚴法師的自傳。
聖嚴法師是個起身立行且諄誨不倦的人,
一生體弱多病,也曾顛沛流離、三餐不繼,
但對於佛法的傳播與實踐,卻能一直堅持不懈。
《雪中足跡》這本自傳,從聖嚴法師出生開始講起,
後來12歲在狼山出家,來台後當了10年軍人,
然後重返佛門、山中閉關、赴日求學、西方教禪,
一路到回國開創法鼓山的歷程。
可惜呀,我無法親見上人。
跑香的時候,這邊在跑,一聲聲的佛號,
跟隨大眾提起放下提起放下的腳步,
望向大殿,一群身穿海青精進佛七的戒子也在跑。
第十六天{17/4/13}
第三次回來農禪寺,也是我即將離開台灣前幾天,是為了拍照,
希望能夠將道場的清淨莊嚴帶回去與未能親臨這裡的朋友分享。
壁上刻著的是《心經》,
裡頭有一尊白色的釋迦牟尼佛像,右手打了說法印,
還記得月梅師姐打趣地向我介紹說這是一尊“OK”佛。
這個大水池以回收雨水為主要水源,猶如一面明鏡,
隨著風、雲、夕陽、月光的變化,呈現了不同的池面風采,
提醒觀者世事皆虛幻無常,如空花水月,毋需執著。
池裡的水放掉了,無法看見映照樓閣的畫面。
走出外頭,我站在金剛經牆下拍照,
一位陌生的師兄剛巧從後走來,點了點我的背包對我說:
“小菩薩,走到齋堂去用齋,很好吃哦!”
我喜歡農禪寺帶給我的簡潔而莊嚴,單純而喜悅,
「相信透過我的生命,我能夠幫助別人,也能夠弘傳佛法,
但是我仍然認為,我就像一個風雪中的行腳僧,哪裡需要我,我就往哪裡去。」
——聖嚴法師 《雪中足跡》
農禪寺地址: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
電話:02-2893-3161分機801~804 傳真:02-2895-8969
電話:02-2893-3161分機801~804 傳真:02-2895-8969